腦Best:為特殊教育需要孩子提供科學育兒支援
歡迎來到《腦Best》,我們結合神經科學與實用技巧,幫助家長理解特殊需求孩子的挑戰,並提供情緒管理和學習支援,攜手創造更包容的成長環境。一起為孩子的未來奮鬥!
腦 Best
2/24/20251 min read
歡迎來到 腦Best:用科學方法做父母
大家好,歡迎來到 腦Best!這是一個專為父母而設的科學育兒平台,希望幫助家長們用科學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成長,並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在這裡,我們相信:「育兒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很多時候,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依賴家族傳統、文化習俗,或者是自己的直覺。這些方法有時候有效,但有時候可能會讓我們感到迷茫,甚至不確定是否真的對孩子有益。事實上,隨著神經科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發展,我們現在有更多科學證據來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的大腦發展、情感需求和行為模式。
為什麼說「育兒是一門科學」?
科學育兒的核心在於 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而這些規律來自對人類大腦、心理和行為的研究。例如,孩子的大腦在生命的最初幾年發展得最快,這段時間被稱為「關鍵期」。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經驗會深刻影響孩子的智力、情緒和社交能力(Shonkoff & Phillips, 2000)。因此,父母在這個時期提供的環境和教育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很多家長可能會聽過「皮膚接觸對新生兒很重要」。這並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研究發現,與父母進行皮膚接觸(例如抱抱或撫摸)能幫助新生兒穩定心率,降低壓力,並促進大腦的健康發展(Feldman, 2012)。所以,當我們的父母輩說「抱抱孩子能讓他們感到安心」,這正是科學和傳統智慧的完美結合。
傳統方法為什麼有時候「不科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傳統育兒方法都適合現代家庭。例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孩子哭了就要馬上抱起來,否則會寵壞他們」。這種觀念在某些文化中非常普遍,但實際上,根據研究,孩子在嬰兒期的啼哭是他們唯一的溝通方式,父母及時回應他們的需求並不會「寵壞」孩子,反而會幫助他們建立安全依附,這對未來的情感發展至關重要(Ainsworth, 1979)。
另外,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打罵教育」能讓孩子更聽話,但研究已經證實,打罵可能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焦慮感和壓力荷爾蒙的分泌(Gershoff & Grogan-Kaylor, 2016)。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可以學習科學的正面管教方法,比如通過溝通和設立界限來幫助孩子理解規則。
我們的目標
在 BrainBest.blog,我們希望幫助每一位父母找到平衡點:既尊重傳統智慧,也用科學的視角去檢視和調整。我們會分享最新的研究,並將這些複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日常方法,讓你可以輕鬆應用到家庭生活中。
例如,我們會教你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大腦發展階段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同時充滿愛與原則的父母。
最後的話
育兒是一趟學習的旅程,而科學則是我們的指南針。無論你是新手父母,還是已經有多個孩子的「老手」,我們都希望這個平台能為你提供啟發和支持,讓你在育兒的路上更加自信和從容。
如果你也相信「育兒是一門科學」,那就和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探索之路吧!
參考文獻
Ainsworth, M. D. S. (1979). 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34(10), 932-937.
Feldman, R. (2012). Parent–infant synchrony: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parental contributions to developmental outcom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5), 242-248.
Gershoff, E. T., & Grogan-Kaylor, A. (2016). 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analys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0(4), 453–469.
Shonkoff, J. P., & Phillips, D. A. (2000). From neurons to neighborhoods: The scienc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National Academy Press.